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3章这吃一品锅,多是一件美事!

一品锅,一层楼,每道食材,都是像盖房子一样“垒”上去的。

最底下是最不值钱,却也最吸味儿的青菜蘑菇和大白萝卜。

倒数第二,则是黄山老笋干。

这笋干失了鲜脆,却又经过一轮发酵,香味更加悠长。

放在这里不仅是吸汤,还能吸油。

因为这两层垫菜之后,就是荤肉的发挥时间了!

一层最朴实无华的五花肉先盖上。

油豆腐跟着就填在了中间。

鸭肉鸡肉往上再垒一层,边缘再铺上一圈儿肉圆子。

种种山珍,菌菇笋衣木耳鹌鹑蛋瞅着缝儿往里塞一塞。

最后负责封顶的,却不是什么大荤大肉。

而是一道金灿灿,香鲜又细嫩的蛋皮饺!

徽州人做这饺子可是讲究又利落。

讲究的是材料。

蛋皮用鸭蛋黄,更好成型,配合油和水淀粉,滑嫩鲜香。

肉馅儿里要加上香菇和马蹄,煮多久都有点脆生生的口感,带着山水间的清甜风味。

利落的则是手法。

老手厨子压根不用什么不粘锅摊蛋饼皮,再一一包起来的操作。

直接从锅里提起大汤勺。

五花肉一抹,借肥油一润,就在灶上头烧一烧。

烧热乎了,舀一勺蛋液浇下去,只需手腕灵性的一抖。

微微凝固的蛋皮就圆乎的摊在勺里了。

这时候只需另一只手拿双筷子,先夹一团馅儿放上,再把边缘处一掀一折。

就着还没凝固的蛋液,几秒就能折出个金灿灿圆鼓鼓的饺子。

翻翻面儿,煎出两声悦耳又带着香味的“滋啦”。

这就算成了。

不过这么做完,这饺子实际还是生的。

就适合放在垒的满满的锅子上,然后兜头浇下一锅香浓的猪骨头汤!

底下大火猛滚,咕嘟咕嘟烧透萝卜笋干五花肉。

再转小火慢炖数个小时,将鸡鸭的荤香一并炖进汤里头。

中间再时不时舀起一勺猪骨头汤,从上头慢慢浇淋下去。

把那笋干,豆腐泡儿,蛋饺,全都吸饱汤味儿,融合种种山珍,变得鲜香无比。

最后这一大锅,连汤带菜热腾腾的往桌上一端!

只听“砰”的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