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32章气质底蕴还没跟上

郑勇文偶尔来内地,只觉得变化很大。

站在他这位港交所ceo的角度来看,北边经济迅速发展,对港城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比如旅游业,内地居民们越富裕,去港城旅游购物的游客也就越多,带动消费业的同时,又直接或者间接创造出众多就业岗位。

另外还有贸易以及金融业,作为港城经济的两大支柱,主要就是作为桥梁,负责沟通内地和国际市场。

而港城本地,市场规模狭小,同时又缺乏制造业,早就完成了脱实向虚的转变。

去年第三产业占比重接近90,制造业只占gdp的1左右,贸易及物流、金融、专业服务和旅游这四大支柱的产业,占其gdp总量的比例达到60。

以前还有作为对外贸易窗口的必要性,实际上随着内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涌现出一大批私企、完成众多技术设施建设之后,港城的优势已经迅速消失。

情况其实早已产生变化,只不过许多港城居民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郑勇文专门研究金融还有经济学,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跟普通人不太一样。

北边才刚刚有点起色,年收入在五千美元以上的中产人数,就已经超过六千万人。

在他看来这个数字有点惊人。

只不过这部分中产的人均收入,被庞大的人口数量一平均,才显得没那么起眼,颇具欺骗性。

这倒是解释了为什么去年遭遇非典,仍然还有八百多万内地游客赴港,确实有一大批人真的开始富裕起来了。

发着呆走神好一会儿,郑勇文突然问苏业豪说:

“你手底下有专门研究内地市场的高人,帮你家认真谋划过对吧?要不然眼光怎么会这么毒辣,早早就来内地布局,我突然间发现你家在内地的生意,规模简直太夸张了,四海国际集团的百座购物中心计划、你老妈的连锁医药,哪怕是你女朋友的娱乐公司和连锁影院,都特别具有潜力。”

苏业豪再次拿出万金油的借口,敷衍道:

“也许这就是运气吧,当时亚洲经济不景气,又没什么太好的投资渠道。觉得内地经济涨势很不错,我老爸就过去试试水,哪知道后来越投越多,假如将相同的资金放在港城,到现在能赚一倍就已经谢天谢地。”

“这倒没错,港城创业的黄金年代早就已经过去,是个很难出现奇迹的地方。蛋糕只有那么大,那么多豪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